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制造強市建設的工作部署,以高質量產業空間保障先進制造業發展,依據《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一個尊重、五個統籌”城市發展要求,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陣地,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空間形態,完善產業集群生態,培育產業發展動能,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打造一批錯位協同發展、高端要素集聚、核心功能突出的先進制造業園區,為深圳擔當好“雙區”建設歷史使命,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建成辨識度高、集群集聚、承載力強的先進制造業園區體系,制造業壓艙石地位進一步鞏固,產業集聚效應顯著增強,形成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集群生態體系,面向未來的先進制造業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支柱。
到2030年,形成集約高效、融合輻射、優勢突出的先進制造業園區格局,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國內示范效應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支撐深圳成為全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標桿城市。
(三)布局原則。
1.規劃引領、統籌布局。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引領作用,統籌考慮自然地理格局、資源承載能力、國土開發適應性等基礎條件,優化空間資源配置,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處理好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以產業集聚區為載體,系統謀劃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布局,突出先進制造業主體地位,因地制宜打造產業集群,強化產業鏈縱深拓展和升級再造。按照“錯位協同發展”的原則,明確各園區產業發展主導方向,鼓勵位于不同區域、發展條件互補的園區開展精準對接與合作,推動形成主導功能清晰、各具特色、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先進制造業空間發展格局。
2.嚴守底線、科學劃定。按照集中連片、產住分離的原則,在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鹽田、大鵬新區、深汕特別合作區合理劃定先進制造業園區。堅持底線思維,把生態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原則上先進制造業園區應布局在城鎮開發邊界集中建設區內,禁止占用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等各類保護區域。園區規劃建設應滿足“三線一單”環境管控要求,涉及基本生態控制線等城市控制性區域的,應滿足相應管控要求。
3.功能協同、產城融合。強化園區生產制造主導功能,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環節優先向園區集聚,原則上園區內產業用地以普通工業用地為主。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產城融合發展,系統推進先進制造業園區與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有機銜接,將先進制造業園區及周邊區域生活、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納入產業集聚區統籌布局,保證生產工作和居民生活的有序進行。
4.強化供給、分步實施。按照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在先進制造業園區內合理確定啟動區(2021-2022年)、拓展區(2023-2025年)、儲備區(2026-2030年),加快釋放連片工業用地。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大力推進土地整備和城市更新,積極拓展規劃新增產業空間,加快盤活存量低效產業空間,結合各區產業用地供應時序,引導高端制造項目優先落在能最快提供產業用地的園區,為項目落地實施提供空間保障。
二、園區布局
充分考慮全市各區產業基礎、發展規劃、空間承載等情況,在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鹽田、大鵬新區、深汕特別合作區等8個區選取產業基礎比較好、具有空間保障能力的區域打造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其中寶安區(含前海)4個、龍崗區3個、龍華區3個、坪山區3個、光明區4個、鹽田區和大鵬新區合建1個、深汕特別合作區2個;總規劃用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按照啟動區、拓展區、儲備區有計劃釋放工業用地面積約60平方公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市先進制造業園區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常務副市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各相關部門、各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先進制造業園區規劃建設,研究重大規劃、重大政策和重要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各相關區成立區先進制造業園區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園區發展規劃編制、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工作、實施和統籌指導園區開發建設、運營等工作。
(二)強化空間保障。
到2025年,保持270平方公里工業區塊線范圍基本穩定;到2035年,全市規劃工業用地占建設用地比例不低于20%。依托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全市層面劃定產業集聚區,統籌配置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深入推進大面積產業用地整備,確保優質先進制造業項目有地可落。創新存量低效工業用地盤活機制,強力推進舊工業區連片升級改造。健全產業準入機制、發揮產業監管作用,提升產業空間綜合管理效能。
(三)加快項目落地。
建立成熟地塊供給機制,對先進制造業園區重點產業項目,在規劃、土地、環保等方面超前服務,開展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工作。優化重大項目立項審批流程,加大對入駐先進制造業園區項目支持力度,建立項目全生命周期考核機制。
(四)加大資金支持。
鼓勵市、區兩級設立園區投資發展基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建設。統籌各類基金,重點投資園區制造業企業,支持企業重要項目建設和轉型升級。鼓勵各園區建立“招投聯動”機制,通過債權融資、股權投資等多種形式支持企業。成立園區上市培育服務機構,提供綜合性、一站式、多樣化的上市服務,推動園區制造業企業上市。
(五)強化考核評估。
建立健全園區發展考核評估機制,實行長效化、動態化、連續性的考核管理,明確各項重點任務關鍵時間節點,不定期開展督查督辦,強化考核結果應用。